鸳鸯秋雨半池莲。

出自 金朝 元好问 《小重山·酒冷灯青夜不眠》

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缕、两相牵。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
天远雁翩翩。雁来人北去、远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无情月,看待几时圆。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荷塘小景,用最简练的笔墨传递出丰富的意境。

"鸳鸯"是点睛之笔,一对水鸟的出现让静态的画面瞬间鲜活起来。它们可能是相依相偎,或是追逐嬉戏,为秋日池塘增添了灵动感。"秋雨"点明季节特征,细密的雨丝洒落池面,既带来凉意又营造朦胧的诗意氛围。

"半池莲"的描写尤为巧妙:既说明荷花已开始凋零(秋意渐浓),又留下想象空间——或许另一半池塘还残留着夏日的繁华。这种"半谢半开"的状态,恰好捕捉到夏秋交替时特有的微妙美感。

全句仅七字却包含三重意境:动物(鸳鸯)、天气(秋雨)、植物(莲),三者自然交融。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景物传递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知,让人仿佛看到雨丝中摇曳的莲影,听到鸳鸯划开水面时的细微声响。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