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出自 宋代 佚名 《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现代解析
这句“莺啭上林,鱼游春水”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用最朴实的自然现象传递出鲜活的美感。
前半句“莺啭上林”像一段轻快的背景音乐:黄莺在皇家园林的枝头跳跃鸣叫,声音清亮婉转。这里的“上林”虽是典故,但不必深究,只需想象成一片繁茂的树林——鸟儿的欢唱瞬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热闹与自由。
后半句“鱼游春水”则是特写镜头:鱼儿在清澈温暖的春水中悠然摆尾,水流可能还倒映着岸边的柳枝。一个“游”字让画面动了起来,仿佛能看见鱼儿搅动的涟漪和水中闪烁的阳光。
两句的妙处在于“动静结合”。莺歌是听觉的热闹,鱼游是视觉的宁静,共同构成春日独有的鲜活感。没有直接抒情,却让人自然联想到阳光的温度、草木的气息,甚至联想到自己踏青时的愉悦心情。这种“用画面说话”的手法,比直接写“春天真美”更含蓄有力。
现代人读来,依然能瞬间被带入那个鸟鸣鱼戏的春日——好的文字就是这样,跨越千年仍能唤醒我们心底对自然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