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出自 金朝 元好问 《客意》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山里的孩子们互相张望,盼望着亲人能在十月初平安归来。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抓住了两个打动人心的细节。

1. "山间儿女应相望"——画面感极强
就像我们小时候趴在窗口等父母下班一样,山里孩子们踮着脚张望的身影立刻浮现在眼前。一个"望"字,既写实又传神,把等待时那种脖子伸得老长、眼睛舍不得眨的状态都写活了。

2. "十月初旬得到无?"——牵挂戳心窝
不直接说"能不能回来",而是小心翼翼地问"能到吗",这种不敢确定的语气,反而更显思念之深。就像现在家人发微信问"今年春节能买到票吗",话里藏着的都是牵挂。

整句诗妙在:
- 用孩子们的天真等待,反衬出行人的不易
- 没有直接说思念,但每个字都在说想念
- 时间具体到"十月初旬",让人感觉这是真实发生的场景

这种质朴的表达反而最动人,就像老照片里亲人等待的背影,不需要任何修饰就能戳中人心。直到今天,我们等亲人回家时的心情,和千年前山里的孩子们还是一模一样。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