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离恨懒调弦。

出自 宋代 晏几道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现代解析

这句“一春离恨懒调弦”描绘了一个人因思念而心绪低落的状态,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传递了细腻的情感。

拆解分析:
1. “一春离恨”
“一春”不是单纯指时间,而是强调整个春天都在愁绪中度过,暗示离别之久。“离恨”直白点出主题——因分离产生的痛苦。不用“愁”而用“恨”,带点赌气的真实感,像我们常说“气得不想吃饭”一样生动。

2. “懒调弦”
​弹琴本是雅事,但这里用“懒”字瞬间接地气:不是不会弹,而是心里闷得连最爱的事都提不起劲。就像现代人郁闷时连手机都懒得刷,古人则用“不调琴弦”来表达同样的情绪。

精妙之处:
- 用日常细节说大事:不直接哭诉多痛苦,而是通过“连琴都不想弹”的小动作,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茶饭不思的状态。
- 时间感的渗透:“一春”让人联想春日美景与低落心境的对比——窗外花开正好,屋里人却连琴罩都没掀开过。
- 留白艺术:没说思念谁,也没写具体故事,但每个人都能代入自己“提不起劲”的经历,产生共鸣。

现代类比:
好比有人发朋友圈“奶茶放在桌上三天没喝”,不用说自己多难过,熟悉的人一看就懂:ta这次是真伤心了。古人这句诗正是用“懒得碰琴”达到了同样效果。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