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讲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逶迤"原指山路弯弯曲曲的样子,这里比喻人长期习惯拐弯抹角、不敢直言的处世态度。"骨鲠"是鱼刺卡喉的感觉,形容正直敢言的人。诗人说:当圆滑世故的风气流行太久(势已久),那些敢说真话的人(骨鲠)就会无路可走(道斯穷)。
就像现在职场里,如果大家都习惯了说场面话、搞形式主义,突然有个老实人站出来说真话,反而会被当成异类。诗人用"鱼刺卡喉"这个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说真话的人就像喉咙里的刺,让习惯"和稀泥"的人觉得不舒服。
这句话的精妙在于,用"弯曲的山路"和"卡喉的鱼刺"两个日常意象,就把社会风气的败坏和正直之士的困境说得明明白白。即使过了千百年,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依然随处可见,这就是经典名句的生命力。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