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乱世图景,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前半句"炎光既无象"说的是太阳(炎光)失去了正常的运行规律,像老天爷都乱了套。这里用自然现象异常,暗喻社会秩序崩塌,就像现实中突然出现持续极昼或极夜一样反常。
后半句"晋虏复纵横"直指外族侵略者(晋虏)在国土上横行霸道。"复"字特别关键,说明这种侵犯不是第一次,历史悲剧在不断重演,让人想到野火扑不灭又烧起来的画面。
两句话组合起来,就像电影里的蒙太奇镜头:先给个天地异变的空镜头,紧接着切到铁骑践踏的残酷战场。不用直接说"世道乱",但通过"天象反常+外敌猖獗"的具象化描写,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末日般的压抑感。这种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画面的手法,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