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出自 宋代 苏轼 《寒食雨二首》

译文我只想学阮籍作穷途痛哭,心头却似死灰并不想重新燃起。

注释“也拟”句:晋阮籍每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的哭起来,此处隐言拟学阮籍途穷之哭。死灰:指上面“乌衔纸”的纸钱灰,隐用汉韩安国的典故。

赏析诗人表示要学阮籍穷途之哭,又反用韩安国的典故,表示对政治的冷淡和忧谗畏讥的心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极度绝望的人,像被雨淋湿的死灰般再也燃不起希望。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它的感染力:

1. 画面比喻直击人心
用"湿透的死灰"比喻绝望,比直接说"我很难过"更有冲击力。就像被雨水泡烂的柴火,人的斗志被现实彻底浇灭,连复燃的可能都没有了。

2. 两个动作形成递进
"哭途穷"是找不到出路而痛哭,"死灰吹不起"是连哭的力气都没了,展现从悲伤到麻木的恶化过程。就像手机从电量不足到自动关机的过程。

3. 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
虽然说的是古代困境,但现代人面对失业、重病等绝境时,也会产生这种"被生活打败"的无力感。就像熬夜赶工却电脑蓝屏时,那种瘫坐在地的崩溃。

这种表达巧妙之处在于:不用一个"悲"字,却通过具体意象让我们体会到比悲伤更深的绝望状态,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某个至暗时刻的影子。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