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出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注释舜:姚姓,名重华。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畎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傅说: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举:被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胶鬲: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管夷吾:管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家贫困。⁰士:狱官。孙叔敖:蒍姓,名敖,字孙叔。海:海滨。百里奚:虞国大夫。市:集市。

赏析此句列举了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他们在担当“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过坎坷艰难的人生历程。

现代解析

这段古文讲的是古代几位名人的发迹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英雄不问出处"。它通过六个历史人物的逆袭经历,传递了一个核心道理:真正的人才可能出身卑微,但逆境反而能磨炼出非凡能力。

比如舜帝是从田间种地的农民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筑墙工地上提拔的,胶鬲原本是个卖鱼盐的小贩。管仲曾是个囚犯,孙叔敖隐居在海边,百里奚甚至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来的。这些人在成功前都经历过底层生活的打磨,就像铁匠打铁一样,生活的锤炼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坚韧、更有才能。

这段话的魅力在于用具体事例打破了"出身决定命运"的偏见。它告诉我们:第一,环境困苦不是失败的借口,反而是成长的养分;第二,选拔人才要看真本事,不能只看表面身份;第三,人生存在无限可能,关键要有真才实学和抓住机遇的能力。就像现代社会中,很多成功人士也都有过摆地摊、打工的奋斗经历一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