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出自 唐代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残酷画面。"亭堠"是古代瞭望敌情的哨所,"摧兀"形容它孤零零地残破矗立,像被遗弃的骨架。后一句更直白:暴露的尸骨没有一具是完整的。两句话连起来,不用任何修饰词,就让人仿佛看到:荒原上歪斜的哨塔旁,散落着支离破碎的尸骸,连全尸都找不到。

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战争的惨烈直接推到读者眼前。不写厮杀过程,只写战后场景;不说死了多少人,只说尸骨不全;不抒情不议论,但每个字都在控诉战争的残忍。这种写法比直接描写血腥战场更有冲击力——就像看到被台风连根拔起的大树,比亲眼看见台风更让人震撼。

最妙的是"何"字,看似在问"哨塔为何孤零零立着",实则是无声的质问:为何要有战争?为何人要像野草般被收割?这种藏在平静叙述下的愤怒,比大声疾呼更有力量。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