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出自 南北朝 萧衍 《东飞伯劳歌》

译文但三春已经过去,日暮时分花朵都已凋零,女儿虽然可爱,但尚没有夫家,这般美丽又有谁爱怜呢?

注释三春: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赏析此句以“实理实心”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少女的恋慕之情,肝胆剖露,不事浮饰。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伤感画面,可以这样理解:

画面感:
"三春已暮花从风"就像用镜头拍下春天的尾声——枝头残花被风吹散,花瓣在空中飘零。这里用"三春"(整个春季)和"暮"(将尽)形成强烈对比,让人瞬间感受到繁华即将消逝的紧迫。

情感共鸣:
"空留可怜与谁同"是直击人心的孤独自白。诗人看着满地落花,像在说:"这美好的东西消失了,我的惋惜又能说给谁听?" 用"可怜"(令人怜惜)形容落花,其实是把自己无人理解的心事投射在景物上。

精妙之处:
1. 无声的对话:落花本不会说话,但诗人偏要问"与谁同",仿佛和自然界的凋零产生了共情
2. 时间的重量:"已暮"二字既指春天将尽,也暗喻人生青春易逝,给美景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现代启示:
即使不懂古诗的人,也可能在以下场景产生类似感受:
- 看着樱花凋落时的怅然若失
- 聚会散场后独自收拾时的空虚感
- 发现曾经热爱的事物渐渐消失时的无力

诗人用20个字捕捉到了这种人类共通的脆弱时刻,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对着飘落的花瓣,发出一声穿越时空的叹息。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