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荒废的旧居前徘徊的场景,传递出深深的怀念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徘徊丘垄间"就像我们回到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明明房子已经破败,却忍不住在周围一圈圈地走动,脚步慢得像是被什么牵绊住。这里的"丘垄"指的是长满杂草的废墟,但诗人不直接说"废墟",而是用长满土堆和杂草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岁月的痕迹。
2. "依依昔人居"中的"依依"用得特别妙,既像是形容杨柳轻拂的柔软姿态,又像是我们舍不得离开时那种一步三回头的心情。诗人没说"怀念",但通过这个叠词,把对旧居主人的眷恋都揉进了这两个字里。
整句诗的美在于:
- 用脚步的徘徊表现心理的徘徊,我们都能体会那种想走又不舍得走的心情
- 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荒芜的院落和迟疑的脚步,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物是人非的惆怅
- "依依"这个看似写景的词,实际藏着深厚的人情味,就像我们抚摸旧照片时的轻柔动作
这种写法就像现代人回到老家,摸着掉漆的门框发呆,什么都没说,但所有的思念都在这沉默的动作里了。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