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出自 唐代 温庭筠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非常生活化的画面,传递了女子深夜独处的孤寂感。

“眉翠薄”是说画眉的颜色变淡了——暗示女子辗转反侧,把妆容都蹭花了;“鬓云残”指盘好的发髻散乱——说明她长时间无法入睡。这两个细节像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她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样子。

后两句更直白:“夜长”是心理感受,明明时间没变,孤独的人觉得夜晚特别难熬;“衾枕寒”是身体感受,没有体温相伴的被褥冷冰冰的。这里用“寒”字巧妙地把物理的冷和心里的冷融合在一起。

整句话没用任何“孤独”“伤心”之类的词,但通过女子睡前化妆的脱落、发型的凌乱、对寒冷被窝的敏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她无人倾诉的寂寞。就像我们失眠时会注意到时钟的滴答声、窗外偶尔的车鸣一样,诗人捕捉的正是这种被放大的感官细节。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