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出自 唐代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译文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注释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孤:独自,孤单一人。
赏析此句描写了诗人在秋雨时节送别好友的情景,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雨送别的画面,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离愁。
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像电影镜头:秋夜的冷雨笼罩着整条江水,悄悄漫入吴地。这里用"寒雨"和"夜"两个意象叠加,不用直接说"悲伤",但湿冷的雨夜自然让人感受到压抑的氛围。"连江"二字让读者仿佛看到雨幕与江水融成一片,分不清边界,就像诗人与友人即将模糊在雨中的离别。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转到清晨送别场景。天亮雨停,但友人要走,诗人突然注意到楚山孤零零地立着——其实山本无情,是诗人把自己的孤独投射到了山上。一个"孤"字,既写山形单影只,更写自己内心的空落。最妙的是"平明"与前句"夜"的衔接,暗示诗人可能整夜未眠,从雨夜愁坐到天明送别。
全诗没有直接写"不舍",但通过寒雨、孤山、昼夜转换这些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到:那晚的雨不是落在地上,是落在诗人心上;清晨的山不是原本就孤独,是因为看山的人心里缺了一块。这种让景物"替自己说话"的手法,比直白抒情更打动人。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