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出自 两汉 王粲 《七哀诗三首·其一》

译文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注释白骨:尸骨。

赏析此句是汉末战乱社会的真实写照,反映出战后荒凉萧条的景象,以及给百姓造成的苦难,表达出诗人对百姓的同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荒芜景象:推开家门什么都看不见,只有遍地白骨覆盖着原野。

诗人用最直白的画面传递出战争的残酷——"白骨蔽平原"五个字就像电影特写镜头,没有直接写战争过程,却通过战后的惨状让人瞬间感受到灾难的规模。遍地尸骨既说明死亡人数之多,也暗示无人收殓的凄凉,比直接描写厮杀场面更有冲击力。

"出门无所见"的平淡开头形成强烈反差,我们跟着诗人的视角,期待看到寻常生活,却被突然出现的白骨震撼。这种写法就像先压低声音再突然爆发,让读者在心理落差中更深体会到乱世的绝望。

这种白描手法至今仍被沿用,比如现代灾难报道常聚焦于一双童鞋、一片废墟来引发共情,原理和这句古诗异曲同工——具体而真实的细节,往往比宏大叙述更直击人心。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