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念奴娇·梅》

译文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注释标格:风范,风度。

赏析此句写梅之遭遇,映带词人身世,他虽漂泊天涯,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饱经风霜却风骨犹存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动人之处:

1. 画面感极强的对比
"漂泊天涯空瘦损"像电影特写镜头:一个衣衫单薄、身形消瘦的旅人独自走在无尽长路上,身体因长期奔波明显憔悴。而"犹有当年标格"突然转折,让人看到这人虽然落魄,但挺直的脊梁和眼神中的神采依然如故。

2. 时间维度的张力
前句是现在进行时的艰难处境,后句是过去式的精神传承。这种时间跨度让人自然联想:这人经历过什么?为何落魄至此?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保持尊严?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 中国人的精神密码
"标格"二字藏着文化基因,它不只是外表风度,更是内在气节。就像竹子在风雪中弯而不折,这种"形销骨立神不散"的形象,精准击中了中国人对"穷且益坚"的人格审美。

这种写法的高明在于:不直接说人有多坚强,而是用消瘦的身体与不灭的神采构成矛盾统一,让坚韧品格变得可视可感。就像我们今天说"生活压弯了腰但眼里还有光",古今情感在此刻相通。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