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出自 先秦 佚名 《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又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画面:葛藤爬满了荆棘丛,野葡萄的藤蔓在废墟上肆意生长。

用大白话来理解:
1. 画面感极强——就像用文字拍了一张照片,枯死的荆棘和茂盛的藤蔓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一眼就能想象出那种荒芜中带着生机的场景。
2. 藏着人生哲理:看似死气沉沉的地方(荆棘),其实正被新的生命(葛藤)覆盖;破败的废墟(域)反而成了野葡萄的乐园。这像极了生活——最困顿处往往孕育着新希望。
3. 用植物较劲的生动景象,暗喻生命顽强的本质:没有人工修剪,植物们反而活得更加自由狂野,就像人摆脱束缚后才能活出真我。

这种写法妙在:不用直接说教,通过野草和废墟的"对话",就让我们自然体会到生命轮回、逆境重生的道理。就像现在常说的"废墟上开出的花最美",古人早在两千年前就用更诗意的语言表达了相似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