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出自 明代 王守仁 《登大伾山诗》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山行的画面,用简单却生动的语言传递出宁静而略带寒意的山间氛围。

"晓披烟雾入青峦"说的是:天刚亮时,诗人披着晨雾走进青翠的山峦。这里"披"字用得巧妙,把雾气比作一件轻柔的外衣,让人仿佛看到薄雾缭绕在行人周围的画面。"青峦"二字则用颜色带出山林的生机。

"山寺疏钟万木寒"继续描写:远处山寺传来断断续续的钟声,漫山树木都透着寒意。"疏钟"说明钟声稀疏,更显出山中的寂静;"万木寒"不仅写气温低,更通过树木的寒意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
1. 动静结合:晨雾、钟声是动态的,山峦、树木是静态的,构成和谐的画面
2. 感官丰富:有视觉(烟雾、青峦)、听觉(钟声)、触觉(寒)
3. 意境清远:通过简单景物就营造出超脱尘世的山水意境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透过这些景物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独行山中的孤寂与对自然的亲近,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