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出自 宋代 刘辰翁 《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孤寂的山野夜景,用最朴实的景物传递出深沉的意境。

"乱山茅屋"——山势杂乱无章,茅草屋简陋歪斜。不用"巍峨""精致"这类词,反而用"乱""茅"这样粗糙的字眼,一下子让人感受到居住环境的艰苦原始。

"寒炉败壁"——冰冷的炉灶,破损的土墙。两个词都带着衰败的气息,"寒"字既写实(炉火已冷)又传情(心里发冷),"败"字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墙皮剥落的痕迹。

"渔火青荧处"——最妙的是这个结尾。在漆黑荒凉中,突然出现一点渔船上的青色灯火,像萤火虫般微弱闪烁。"青荧"这个颜色用得极好,不是温暖的红色,而是冷清的青白色,更衬托出整个画面的孤寂感。

三组意象像电影镜头般推进:先是大全景的荒山破屋,接着特写屋内的冷灶破墙,最后镜头拉到远处的水面,用一个微小的光点收尾。明明在写"破败",却因那点渔火让画面活了起来,让人在苍凉中又感受到一丝生机,这种对比正是诗句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