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出自 《冰鉴·神骨》
译文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待弦而发,一发中的。
注释含珠:指人的目光就像夜明珠一样,清澈发亮,含而不露。木发:指人的目光既安详沉稳,又敏锐犀利,就像树上所发出的嫩芽一样生机勃勃。赴的:指人的眼神就像脱弦而出,飞向目标的箭一样凌厉。
赏析古时候的文人,观察人神态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类型,要观察一个人就需要在动静两种状态下进行。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生动描绘了两种极致的状态:静与动的最高境界。
"静若含珠"形容安静时像含着珍珠般内敛温润,不张扬却自有光华;"动若木发"比喻行动时像离弦之箭般迅疾果断,充满爆发力。前半句通过"珍珠"和"箭"两个具体意象,展现收放自如的修养。
"静若无人"强调专注时心无旁骛,如同进入忘我之境;"动若赴的"描写行动时像射箭直中靶心,精准有力。后半句用"独处"和"射靶"的场景,强调做事时纯粹专注的态度。
整体通过四组鲜明对比,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真正通透的人,能在静默中积蓄力量,在行动时全神贯注;既能沉得下心,又能在关键时刻精准发力。就像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静止时映照万物,流动时依然保持明净。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境界,正是古人推崇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