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出自 宋代 文天祥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画面感和情感张力的场景:深夜的行宫里,雨水敲打着铃铛,声音时断时续。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感受它的魅力:

1. 画面如电影
"行宫"让人联想到空荡的宫殿,"半夜雨"立刻营造出孤寂的氛围,而"淋铃"这个动作让静止的宫殿突然有了声音的波动,就像电影镜头从全景推到铃铛特写。

2. 声音会讲故事
"声声歇"用雨声的断续模拟了抽泣的节奏,明明是写雨,却让人联想到有人在暗处哭泣。这种通感手法让自然声响有了人情味。

3. 留白藏深意
全句没有直接写人,但通过被雨淋湿的铃铛、深夜的宫殿这些意象,自然让人猜想:这里发生过什么?谁曾在此停留?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这种写法就像用几个关键帧暗示整个故事,既有水墨画的意境,又有现代诗的含蓄,是古典诗词"以景传情"的典型范例。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