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句“小园东,花共柳”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小景,像随手拍下的生活片段,却充满诗意。
1. 画面感极强
短短六个字,镜头由远及近——先点出“小园东”这个角落位置,让人联想到一处安静闲适的私家庭院;再用“花共柳”的特写,粉白的花朵与嫩绿的柳枝相互映衬,仿佛能看见微风轻拂时花瓣与柳条一起摇曳的动态。
2. 用字精妙
• “共”字最传神:不说“花和柳”,而用“共”字,让花与柳像一对携手起舞的伙伴,瞬间有了拟人的活泼感。
• 留白的美:不写具体是什么花、多少柳,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可能是初绽的桃花配垂柳,或是蔷薇缠绕柳枝,每个人都能代入自己记忆中最美的春色。
3. 平淡中的深意
表面看是写景,实则暗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古人常借小园景物寄托心境,这句没有直接抒情,但透过对细微之处的关注,能感受到作者悠然自得、享受平凡之趣的态度。
现代人也能共鸣: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阳台盆栽开花会拍照记录一样,古人用更精炼的文字捕捉瞬间的美好。这种对生活细微之美的敏感,跨越千年依然动人。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