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出自 唐代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译文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注释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秦塞:犹秦野。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汉宫:也指唐宫。

赏析此句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眺望所见的景象,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更增强了时空感。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古今交融的生动画面,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它的魅力:

1. 山水与历史的巧妙结合
"渭水弯弯绕着秦地,黄山依旧斜傍汉宫"——诗人用两条地理线索串联起两个朝代。渭水是秦地的母亲河,黄山(指长安附近的黄麓山)则是汉代宫殿的依靠。通过"秦塞""汉宫"的对照,让自然山水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仿佛看到秦汉两个强盛王朝在同一个空间里隔空对话。

2. 动词运用的精妙
"萦"字写出渭水像丝带般温柔缠绕秦地的姿态,"绕"字则让黄山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汉宫。"曲"与"斜"两个形容词更添动态,前者表现河道的自然蜿蜒,后者暗示山势的错落有致,共同构成富有韵律感的山水画卷。

这种写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不用直接怀古,仅通过山水与王朝的对应关系,就让人自然联想到秦汉的辉煌,感受到时间长河中那些永恒不变的自然印记。就像我们今天看长江黄河时,也会联想到它们见证过的千年文明一样,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