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出自 唐代 王维 《春中田园作》

译文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地下的泉水。

注释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觇:探测、察看。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

赏析此句描写了春天的农事活动,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用平淡的活动表现出春天的来临。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劳作画面,用最朴实的动作传递出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持斧伐远扬"说的是农夫拿着斧头,砍掉那些长得太远、杂乱无章的树枝。这里"远扬"指的就是那些肆意生长、超出范围的枝条。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农事经验:及时修剪才能让树木健康生长,就像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定期清理不必要的负担。

"荷锄觇泉脉"描写的是农人扛着锄头,仔细查看地下水源的走向。"觇"就是观察的意思,"泉脉"指的是地下水流动的路径。这句展现了农人如何通过观察土地湿度、植物长势等细节,来判断哪里适合挖井或开渠,体现了劳动人民积累的生存智慧。

这两句诗的魅力在于:
1. 用两个日常动作,就完整展现了农人既要有果断的行动力(伐枝),又要有细致的观察力(探水)
2. 通过具体劳作场景,暗喻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处理问题要像砍枝一样干脆利落,面对未知要像探水一样耐心谨慎
3. 文字干净利落,就像农人的劳作一样不拖泥带水,每个字都落在实处

这种将深刻道理藏在日常描写中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就像我们今天说"砍掉无效社交""摸清行业脉络",古人早已用更诗意的语言道破了这些智慧。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