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出自 宋代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译文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注释眇视:仔细观看。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赏析这句话以“漱冰濯雪”形容心灵的高洁,以“眇视万里一毫端”展现视野的辽阔与深邃,表达了诗人高远的志向与非凡的洞察力。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可以这样理解:

1. "漱冰濯雪"就像用冰雪洗脸洗手,不是真的在洗,而是比喻让自己的心灵像冰雪一样纯净透亮。就像大热天用冷水洗脸后神清气爽的感觉,这里说的是精神上的清爽。

2. "眇视万里一毫端"最有意思:站在极高的角度看世界,万里山河就像一根头发丝那么小。这就像我们坐飞机时往下看,地上的高楼大厦都变成小积木一样,是一种"站得高看得远"的智慧视角。

3. 整句诗的精髓在于:当人洗去浮躁杂念(漱冰濯雪),获得清明心境后,就能用超然的眼光看世界(眇视万里),再大的困难在宏观视角下都会变得很小(一毫端)。就像生活中遇到烦恼时,换个角度想就会觉得"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4. 这种意境既包含道家的超脱思想,又有积极面对困难的生活智慧。用冰雪比喻纯粹,用万里对比毫端展现格局,画面感极强又蕴含哲理,是古人用自然景象表达人生境界的典型手法。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