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儿胖了咱消瘦。
出自 元代 马致远 《四块玉·叹世三首》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最直白的对比,道出了中国传统家庭中男性角色的典型付出状态。
字面意思是:妻子孩子长胖了,自己却瘦了。背后传递的是两层温暖又心酸的生活真相:
1. 责任与爱的具象化
"消瘦"不是营养不良,而是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的痕迹。把家人养得白白胖胖,自己累得形销骨立,这种夸张对比生动展现了顶梁柱的生存状态——把最好的留给家人,苦累自己扛。
2. 幸福的悖论
明明是自己变瘦的"损失",却透着欣慰感。就像现代父母说"孩子考上名校,我头发都熬白了",表面是抱怨,实则是甜蜜的炫耀。这种矛盾心理恰恰体现了中国式亲情:用自我消耗来证明爱的深度。
现代启示:
这句话能引发共鸣,是因为戳中了当代人相似的生活体验——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留学,打工人熬夜加班养家。它提醒我们:奉献固然可贵,但健康的身心才是长久陪伴的基础。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雨水平衡,家庭幸福也需要成员间的能量流动。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