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句“聚作水银窝,泻清波”用现代语言来理解,就是在描写一种动态的美景:
1. 画面感极强
“水银窝”比喻水聚集时像水银一样圆润光滑、反射光亮,仿佛一颗流动的“银珠子”;“泻清波”则瞬间打破静止,清澈的水流突然奔涌而下,形成鲜明对比。短短九个字,既有静态的凝聚,又有动态的倾泻,像电影镜头一样生动。
2. 用比喻制造神奇感
水银在古代是稀罕物,用它形容水聚成的“窝”,立刻让普通的水塘显得珍贵耀眼。而“泻清波”又用“清”字强调水的纯净,整体给人一种既华丽又自然的矛盾美感。
3. 暗藏哲理
可以联想到人生或情感的某种状态:比如积蓄力量时的沉稳(聚作水银窝),和释放时的畅快淋漓(泻清波)。这种“收放对比”让句子有了超越写景的深意。
总结:它用精准的比喻和动静对比,把寻常流水写出了高级的质感,画面美、意境妙,还耐人寻味。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