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州送李斯石铭二十一字

麻侯昔为莱子国,海滨渔人献文石。
云是秦始皇帝东巡碑,二十一字李斯迹。
桑田变海岸为谷,此石亦沈沧海侧。
浪翻水转石段空,偶存数尺非人力。
文章虽传失首尾,犹与史记无差忒。
字形讹缺非昔时,蛰龙病虺相排迮。
念昔属车八十一,气如虎狼食中国。
方士献策通神仙,谀臣奋笔夸功德。
始皇未死名已灭,秦地初分石皆泐。
迩来似觉天意然,欲令后世羞其惑。
君不见夏禹九鼎传三王,末年乃随殷社亡。
时平往往暂一见,龙文玉铉曾无伤。
圣贤作事宜万代,事非圣贤多立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秦始皇东巡时留下的石碑故事,暗含对暴政的讽刺和对历史规律的思考。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石碑的传奇经历(前12句)
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山东海边渔民发现一块刻着李斯字迹的秦碑,原本应该沉在海底,却被海浪冲上岸。虽然碑文残缺不全,但内容和《史记》记载一致。这些字像生病的龙蛇挤在一起,早已失去当年的威风。

2. 讽刺秦始皇的结局(中间8句)
直接批评秦始皇:他出巡时车队排场很大,像虎狼一样欺压百姓。方士拍马屁说能找神仙,大臣吹捧他的功绩。结果人还没死,名声就臭了,秦朝刚灭亡,石碑就风化破损。作者觉得这是天意,要让后人知道迷恋权力有多可笑。

3. 用夏禹鼎对比(最后6句)
拿圣君夏禹的九鼎作对比:真正的圣贤之物能传好几代,而秦始皇这种暴君搞的东西很快就坏了。现在偶尔还能见到夏禹鼎的龙纹装饰完好无损,暗示暴政的东西注定短命。

核心思想
- 用残缺石碑象征秦朝短命,暴政终将被历史抛弃
- 通过对比圣贤之物和暴君之物的结局,说明只有真正为民的才能长久
- 海浪冲石碑、自然风化等描写,体现"天理循环"的朴素历史观

艺术特色
- 讲故事手法生动,从渔民发现石碑切入
- 用"病龙挤在一起"形容残破字迹,画面感强
- 把秦始皇车队比作虎狼,批判直接有力
- 结尾用可见的禹鼎对比消失的秦碑,不言自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