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济之和刘元老偶成之句

世乱惊流落,名高子可依。
元龙谢襁负,叔冶冒重闱。
黄屋方回望,青山敢问归。
三桥伏道几,应叹眼中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乱世中的漂泊与坚守,表达了对名节、归隐的思考,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首联"世乱惊流落,名高子可依"开篇点明时代背景:社会动荡,人们流离失所。但诗人认为,只要保持高尚的名节,就能找到精神依托。这里的"名高"不是指世俗的名声,而是指人的品格操守。

颔联用两个典故:陈登(元龙)不慕荣利,拒绝出仕;叔冶则冒着重围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无论外界如何,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颈联"黄屋方回望,青山敢问归"最有意思。"黄屋"指朝廷富贵,"青山"代表归隐生活。诗人说:我刚刚还在回望功名利禄,现在却敢问自己何时能归隐山林。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反映了在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挣扎。

尾联"三桥伏道几,应叹眼中稀"。"三桥"可能指人生道路上的多个选择,"伏道"暗示这些选择都充满艰险。诗人感叹:在这世上,能真正理解我的人实在太少了。

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乱世中既想坚守节操,又渴望归隐,却找不到知己的孤独感。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痛苦",而是通过典故和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矛盾与坚持。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