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步上方广寺观莲华峰云气异甚

晓发名溪庄,午饭马迹库。
下车著芒鞋,扶杖陟冈路。
碾槽深侧足,石磴高举步。
初登黄茅岭,稍入青箬雾。
苔深洒綦偪,露重湿袍裤。
水声浩呼涌,山气汩驰骛。
傍倾眩欲落,上滑危屡仆。
寻幽不惮险,已倦宁得住。
荒程迷远近,杂径恶叉互。
喜经茶园头,渐见莲岳处。
喘汗扇方乾,惊魂招始驻。
引领烦山僧,鞺鞳开阁户。
尖峰岌前陈,鸣水横下注。
浮岚出奇巧,顷刻纷异趣。
憧憧行市人,枭枭上烟炷。
浓敷步障青,淡抹轻纨素。
昏然俱晦冥,粲若忽陈露。
穿窗来有情,扫迹去如怒。
旋观不忍舍,留宿当至暮。
谁传西岭书,赠我碧云句。
云当上封顶,共看扶桑树。
弃置且行行,妙高台上去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次登山观景的旅程,充满了艰辛与惊喜。诗人在清晨出发,经过一系列的跋涉,最终到达了目的地——上方广寺,欣赏到了莲花峰独特的云气景象。

诗的开头,诗人从名溪庄出发,途中经过马迹库,下车后换上草鞋,拄着拐杖开始爬山。这一段描写了旅途的艰辛,道路崎岖,石阶陡峭,苔藓湿滑,露水打湿了衣裤。水声喧哗,山势险峻,诗人在攀登过程中几次险些摔倒。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登山的艰难,但也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坚持寻幽探胜的决心。

随着旅程的深入,诗人渐渐接近了目的地。当他看到莲花峰时,疲惫和惊险都化作了惊喜。山僧为他打开了阁门,眼前的山峰陡峭,水流奔涌,云雾缭绕,景色千变万化,如同市集般热闹,又像袅袅升起的烟柱。云雾时而浓密如青色的帷幔,时而淡雅如轻薄的丝绸,时而昏暗混沌,时而忽然明朗。云雾仿佛有情,来去自如,时而温柔,时而愤怒。诗人被这奇妙的景象深深吸引,不忍离去,决定在此留宿,直到傍晚。

最后,诗人提到了“西岭书”和“碧云句”,暗示他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他想象着登上封顶,与扶桑树共赏美景,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前行,前往妙高台。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留恋,同时也展现了他不断探索、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登山的艰辛与观景的喜悦融为一体,展现了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诗人对山水的热爱。通过这次旅程,诗人不仅体验到了自然的壮丽,也感受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升华。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