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十二韵
朔候连三白,同云匝万家。
纵横迷地轴,灏汗极天涯。
楼阁高逾见,帘栊薄易遮。
渐从疏处密,忽向整时斜。
老柳飞扬絮,枯梅顷刻花。
气沉千里雁,寒噤几村鸦。
暗扫遗蝗种,潜滋宿麦芽。
逢年先应瑞,是玉必无瑕。
积厚光摇海,平铺势展沙。
岁功资酝酿,春事踵繁华。
灞上吟情远,山阴客棹赊。
意中馀好景,留作画图誇。
纵横迷地轴,灏汗极天涯。
楼阁高逾见,帘栊薄易遮。
渐从疏处密,忽向整时斜。
老柳飞扬絮,枯梅顷刻花。
气沉千里雁,寒噤几村鸦。
暗扫遗蝗种,潜滋宿麦芽。
逢年先应瑞,是玉必无瑕。
积厚光摇海,平铺势展沙。
岁功资酝酿,春事踵繁华。
灞上吟情远,山阴客棹赊。
意中馀好景,留作画图誇。
现代解析
这首《冬雪十二韵》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场大雪带来的冬日景象,展现了雪的纯净之美和它对自然万物的影响。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理解:
1. 雪势浩大
开篇用"朔候连三白"(北方接连下雪)和"同云匝万家"(乌云笼罩千家万户)形容雪来得突然且范围广。"纵横迷地轴"(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和"灏汗极天涯"(雪势蔓延到天边)进一步突出雪的磅礴气势,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白雪重新塑造。
2. 雪的动态美
诗人观察入微,捕捉到雪的变化多端:"渐从疏处密"(从稀疏到密集)、"整时斜"(整齐飘落时突然斜飞)。用"老柳飞扬絮"(老柳树像在飞絮)和"枯梅顷刻花"(枯梅瞬间开满雪花)的比喻,把静态的雪写得充满生命力。
3. 雪中生灵
通过"千里雁"(大雁因雪气沉闷)和"几村鸦"(乌鸦冻得发抖)的细节,反衬出严寒的威力。但诗人笔锋一转,指出雪"暗扫遗蝗种"(冻死害虫)、"潜滋宿麦芽"(滋润麦苗),暗示雪对农业的益处,为来年丰收埋下伏笔。
4. 雪的象征意义
"是玉必无瑕"把雪比作无瑕美玉,强调其纯洁;"积厚光摇海"(积雪反光像海波闪烁)和"平铺势展沙"(雪地如平铺的沙漠)则展现雪的壮阔。结尾的"灞上吟情远"(长安灞桥的诗意)、"山阴客棹赊"(绍兴雪夜访戴的典故)用历史典故升华意境,把眼前雪景与文人雅趣相连。
全诗最妙处在于:既如实描写了雪的物理特性(形态、光泽、覆盖力),又赋予它精神品格(纯洁、孕育生机)。诗人像拿着摄像机,先拍全景(天地皆白),再推近景(柳絮梅花的比喻),最后定格特写(冻僵的鸦雁),最后用"留作画图誇"点明:这雪景美得值得画下来永久珍藏。通过雪,诗人其实在赞叹大自然循环不息的生命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