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三 咏雪叠韵八首
万里茫茫,穹庐畔、风狂雪恶。
叹当日、汉家苏武,功高卫霍。
迢递南天鸿雁信,凄凉北海羝羊约。
纵饥来、朔雪亦堪吞,无衣著。
传书犬,衔环雀。
忠孝事,难忘却。
看诗誇同泽,史讥尝药。
梦到龙楼飘瑞雪,六宫夜宴黄金钥。
正醒时、芦笛起边愁,风萧瑟(塞外)。
叹当日、汉家苏武,功高卫霍。
迢递南天鸿雁信,凄凉北海羝羊约。
纵饥来、朔雪亦堪吞,无衣著。
传书犬,衔环雀。
忠孝事,难忘却。
看诗誇同泽,史讥尝药。
梦到龙楼飘瑞雪,六宫夜宴黄金钥。
正醒时、芦笛起边愁,风萧瑟(塞外)。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风雪中的壮烈场景,歌颂了苏武的忠贞气节,同时暗含对现实的感慨。
上片用"万里茫茫""风狂雪恶"勾勒出塞外苦寒景象,引出苏武牧羊的典故。苏武被匈奴扣押19年,宁可吞雪啃羊皮也不投降,他的忠诚比卫青、霍去病的战功更值得歌颂。"鸿雁传书""羝羊之约"这些典故,生动表现了苏武与世隔绝的孤独坚守。
下片通过"传书犬""衔环雀"等典故,强调忠孝大义永不能忘。用"诗誇同泽""史讥尝药"对比,暗示现实中有人沽名钓誉,反衬苏武的真忠诚。结尾笔锋一转,从"六宫夜宴"的繁华梦境,跌回"芦笛边愁"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对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边关将士的讽刺。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在绝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力量。就像苏武在冰天雪地中,靠着一腔热血对抗严寒,这种"纵使饥寒交迫,也要保持气节"的骨气,正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品格。词人用风雪边关的萧瑟景象,把这种精神烘托得更加震撼人心。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