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牛头寺明上人

一转金刚一炷香,雪眉霜鬓任苍苍。
去传熊耳西来印,归葺牛头旧住房。
风静水声喧竹坞,夜深云气湿龙床。
迷途尽欲师开悟,何事年来厌玉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高僧(明上人)的生活场景和精神境界,充满禅意和人生哲理。

前两句写高僧的日常修行:他转动佛珠、点燃香火虔诚礼佛,任凭眉毛头发像雪一样变白。这里用"雪眉霜鬓"既写实又象征,表现僧人超脱岁月、专注修行的状态。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对比展现僧人生活: - "去传熊耳西来印"讲他外出传播佛法("熊耳"代指达摩祖师),"归葺牛头旧住房"写他回来修缮简朴的住所,体现云游与静修的结合。 - "风静水声喧竹坞"是白天竹林里流水声格外清晰,"夜深云气湿龙床"是夜晚云雾打湿石床,用动静相宜的自然景象衬托僧人清修的环境。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世人都在迷茫中寻求高僧指点("师开悟"),但为什么近年来连富贵场所("玉堂")都让他厌倦呢?这里暗含深刻讽刺——真正的修行者看破红尘虚华,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全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通过日常细节和山水意象,展现了一位淡泊名利、专注修行的僧人形象,同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诗中"风静水声""云气湿床"等描写,既真实又充满禅意,让人感受到清净自在的精神世界。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