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编篱偶成二首 其一 (甲戌)

槐沜茭池水一洼,好编六枳作篱笆。
客来与乞平安竹,老去思栽顷刻花。
农丈人唯知避俗,村夫子更懒移家。
试添隔岸香茅屋,眼见南垞胜北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句“槐沜茭池水一洼”描绘了一个小小的池塘,周围有槐树和茭草,显得宁静而自然。接着,“好编六枳作篱笆”说的是诗人喜欢用枳树编织篱笆,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他感到满足。

“客来与乞平安竹,老去思栽顷刻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来访的欢迎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他希望客人能带来平安竹,象征着平安和吉祥;而他自己则在年老时想种些瞬间开放的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农丈人唯知避俗,村夫子更懒移家”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他像农夫一样远离尘嚣,像村里的夫子一样懒得搬家,安于现状,享受宁静。

最后两句“试添隔岸香茅屋,眼见南垞胜北垞”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他看到隔岸的香茅屋,觉得南边的景色比北边更美,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诗人的心境平和而满足,生活简单而美好,这种态度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启发。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