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老人回忆青春、感慨时光流逝的复杂心情,语言朴实却充满人生况味。
上片用"十岁儿曹"开篇,像老照片般突然闪回童年:孩子们穿着翠绿鲜亮的衣衫一起读书,那时满腔抱负都寄托在诗酒豪情里。转眼跳到"相逢俱白首"的现在,当年同窗再见都已满头白发,只能默默站在秋风里——这两句形成强烈的时间对比,像电影蒙太奇般浓缩了人生。
下片写老友聚会时的微妙心境。表面说"喝酒还能让老脸红润",实际是借酒掩饰衰老的尴尬。"可怜此会意无穷"最动人:老人们心里翻涌着无数回忆,却不知从何说起。结尾的夜半独步菊花丛,把说不出的感慨都化入秋夜独行的身影里,菊花既是眼前景,也暗示着晚年坚守的高洁。
全词妙在"不说破":不直接写如何怀念青春,但通过"华裾变白发"的对比;不直说晚年寂寞,但用"独绕菊花"的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欲说还休的人生况味。就像我们翻旧照片时,明明笑着却突然眼眶发热的感觉。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