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尽过练湖

独倚牙樯数客程,残年风景足乡情。寒天半夜无人语,明月满船闻雁声。

云外好山如有约,烟中野树不知名。明朝乌鹊桥头闹,应是人家出户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末乘船过练湖时的所见所感,充满宁静的孤独感和温暖的期待。

开头两句写诗人独自靠在船边计算行程,年末的风景勾起思乡之情。"牙樯"指船桅,"数客程"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旅人的疲惫与孤独,而"残年风景"又为画面增添了岁末特有的寂寥感。

中间四句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冬夜湖景:寒夜无人交谈的静谧,却被满船月光和雁鸣打破。远处云雾中的山峦仿佛在等待诗人,朦胧雾气里的树木也显得神秘。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水墨画般的冬夜行舟图,既有实景描写(雁声、野树),又有想象空间(好山有约),让孤独的旅程多了诗意。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象明天到达时的热闹场景:桥头乌鹊喧闹,人们出门相迎。这与前文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诗人对归途终点的期待,也让整首诗在冷清中透出暖意。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寒天半夜"的孤舟与"明朝热闹"的想象形成情感张力,把旅途的寂寞与归家的温暖浓缩在一夜之间。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再冷的冬夜终会过去,前方永远有人在等你。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