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上行舟场景,通过石矶、波涛和舟人的互动,展现了行船的艰难与石矶的坚韧。
诗中的“石矶”是指水中的大石头,它们像是有意要为难行船的人,激起了汹涌的波涛,仿佛在发泄愤怒。波涛翻滚,船夫们必须奋力撑篙,才能让船前进。即使撑断了无数根船篙,船夫们也不觉得冤枉,因为石矶上留下的无数划痕,正是他们与自然搏斗的见证。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通过简单的场景,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与共存。石矶象征着自然的强大与无情,而船夫们的努力则代表了人类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虽然船夫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们并不抱怨,反而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朴实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面对困难,人类应当勇敢面对,不畏艰辛,即使付出代价,也要留下自己的印记。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具有启发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与乐观。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