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三章①未见营创之意因成古风
纷纷世间法,失得随所寓。
有心不吾来,无以不吾拒。
敝帚贵千金,穷阎封万户。
成理先默定,畴能测其故。
我生麋鹿姿,林壑所忻慕。
抗志老渊明,早卜柴桑住。
蓬门直清江,傍有万竹坞。
捐金买寻丈,地主牢不许。
往来二十秋,垂涎焦肺腑。
谁欤诱其衷,百亩倏见予。
云栖渺空明,似有神物护。
入林两腋风,步武觉轻举。
三径手自开,一一通幽处。
取胜著新亭,揭名非苟取。
遐光远山入,静听珍禽语。
园花四时春,岸木千年古。
昔也荆榛场,今焉琼玉府。
清境世所无,金谷谁比数。
再拜天之赐,从兹谢簪组。
名宦空疲人,视此真粪土。
有心不吾来,无以不吾拒。
敝帚贵千金,穷阎封万户。
成理先默定,畴能测其故。
我生麋鹿姿,林壑所忻慕。
抗志老渊明,早卜柴桑住。
蓬门直清江,傍有万竹坞。
捐金买寻丈,地主牢不许。
往来二十秋,垂涎焦肺腑。
谁欤诱其衷,百亩倏见予。
云栖渺空明,似有神物护。
入林两腋风,步武觉轻举。
三径手自开,一一通幽处。
取胜著新亭,揭名非苟取。
遐光远山入,静听珍禽语。
园花四时春,岸木千年古。
昔也荆榛场,今焉琼玉府。
清境世所无,金谷谁比数。
再拜天之赐,从兹谢簪组。
名宦空疲人,视此真粪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他终于实现梦想的喜悦。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1. 前半部分(前8句):诗人说世间得失都是缘分,强求不来。他用两个比喻:破扫帚有人当宝贝,穷人也能自称万户侯,说明价值是主观的。这里暗指自己虽然喜欢山林,但一直得不到。
2. 中间部分("我生麋鹿姿"到"垂涎焦肺腑"):直接表白自己像野鹿一样渴望山林生活,崇拜陶渊明("渊明"指隐居诗人)。他看中江边一片竹林,但地主死活不卖,让他眼馋了二十年。
3. 转折与实现("谁欤诱其衷"到最后):突然有人送他百亩地,他形容这里像神仙住的地方:竹林清风让他走路都轻快,自己开辟小路,建新亭子,远山飞鸟都成了美景。原本杂草丛生的地方,现在像玉做的宫殿。最后他说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当官就像粪土一样没意思。
核心魅力:
- 用二十年等一块地的故事,展现对梦想的执着
- "走路都轻快"这类生活化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快乐
- 最后把当官比作"粪土"的强烈对比,突出自由的可贵
- 全诗像在讲一个现代人辞职归隐的故事,非常接地气
深层意义:
诗人其实在说:真正的富贵不是金钱地位,而是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他用二十年时间证明,人最终得到的,往往是最初渴望的那个简单梦想。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