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夜过白土市不宿夜几失道田家地卧四十韵

腊月廿九日,丁亥之岁除。
朝发句容县,寒空晴色初。
初晴信可喜,泥深犹尺余。
午憩白土市,暮指丹阳湖。
未至四十里,落彩沉金乌。
泥昼尚可涉,泥夜何可逾。
况乃冈坂间,十步千盘纡。
积雪五十日,冻块始半甦。
雪中间以雨,野溜成沟渠。
埂胜或断缺,下有不测淤。
江南旧行役,两夫肩行舆。
与其一跌三,不若舍而徒。
芒鞋既已首,岂复惜衣裾。
黑者为水潦,白者为路途。
暗中相摸索,前行后号呼。
右手拄我杖,左手一仆扶。
远村坎坎鼓,守岁以自娱。
荆棘莽苍中,焉从造其庐。
前导忽还迓,道远店亦无。
求宿一农家,地卧用草铺。
于此得偃息,岂敢过有图。
暖汤濯倦足,浊酒斟浮蛆。
意色默相贺,天其念无辜。
幸无坑阱堕,险不狼虎屠。
灯下见异物,非马非骡驴。
藏牛于屋内,云以避穿窬。
终夕噍草声,去枕才咫且。
从者各僵仆,不异犬与豬。
平生几今夕,亦尝分郡符。
军府炽庭燎,丽谯侈门符。
宾客候兵卫,儿童奉屠苏。
焉知穷且老,狼狈逃村墟。
疮痏腰膂破,痒痛皮肤枯。
大风鼓天地,啸鬼号鼪狐。
使其伏榛莽,岂不戕厥躯。
遥遥乌聊山,有竹有琴书。
我故念我家,儿女亦念予。
目睫竟不交,炯然如鳏鱼。
晓行付一笑,终夕空嗟吁。
作诗纪此事,异时示吾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除夕夜赶路的倒霉经历,但写得特别生动有趣,就像在看一部古代版"人在囧途"。

开头说腊月二十九从句容县出发,天气放晴本来挺开心,结果路上全是没膝的烂泥。中午在白土市休息后继续赶路,眼看快到丹阳湖时太阳落山了。这里用"落彩沉金乌"描写夕阳特别美,但美景背后是赶夜路的狼狈——白天走泥路都费劲,晚上更危险。

中间部分最精彩,像直播一样展现夜路惊魂:
1. 积雪融化后的泥路像迷宫,走十步要绕千百个弯
2. 田埂随时可能塌陷,下面是不知深浅的泥潭
3. 干脆弃轿步行,提着衣角踩泥坑,黑的是水洼白的是路
4. 一群人摸黑走,前后喊话保持联系,拄着拐杖还要仆人搀扶
5. 远处传来守岁的鼓声,但荆棘丛中根本找不到人家

好不容易找到农家借宿,场景又心酸又好笑:
- 睡的是草铺地铺,洗脚水里有虫子,喝的酒漂着酒糟
- 屋里还拴着头牛(怕被偷),整晚听着牛嚼草的声音
- 随从们累得像死猪一样瘫着

最后诗人开始感慨人生:以前当官时除夕夜多风光啊,现在又老又穷,在荒村逃难似的。浑身酸痛皮肤发痒,听着鬼哭狼嚎的风声,想家想得睡不着。但天亮后还是苦中作乐,把这囧事写成诗留给孩子们当笑话看。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一次倒霉经历写得像冒险故事,细节生动到能闻到泥巴味
2. 用对比手法:除夕本该团圆vs荒野独行,昔日风光vs当下落魄
3. 苦中作乐的幽默感,比如把酒里漂浮物叫"浮蛆"
4. 最后升华到人生感悟,让普通赶路有了哲学意味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