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赞美一位书法造诣极高的帝王(很可能是清朝康熙或乾隆皇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远自钟王溯褚虞":这位帝王学习书法时,从近世的钟繇、王羲之(魏晋大家)一直追溯到更早的褚遂良、虞世南(初唐名家),说明他钻研书法源流,博采众长。
第二句"百家一一手临抚":他不只是泛泛了解,而是亲手临摹了众多书法名家的作品。"手临抚"三个字生动表现出他勤奋练习的样子。
第三句"兼长迥出专家上":正因如此全面的学习,他的书法水平超越了那些只专精某一家风格的书法专家。"迥出"二字强调这种明显的超越。
最后一句"要令诸臣奉楷模":这样高超的书法造诣,自然成为群臣学习的典范。说明这位帝王不仅自己技艺精湛,还要以身作则带动整个朝廷的文化修养。
全诗最妙的是用短短四句,就勾勒出一位既勤奋好学又技艺超群的帝王形象。通过"溯""临抚"等动词,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伏案练字的身影;而"迥出""奉楷模"的对比,又凸显出他作为领袖的文化影响力。这种将个人修养与治国理政相结合的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治"思想的体现。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