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平陵东(丙戌)》是一首描绘古代社会不公与压迫的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对比,揭示了权力对普通百姓的残酷压迫。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平陵东,蒿艾蓬。”平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蒿艾蓬则是指杂草丛生,暗示了这里的荒芜和凄凉。接着,诗人问:“尔为谁,劫义公。”这里的“义公”指的是正直的人,而“劫”则表示被强行带走或被压迫。诗人通过这句反问,表达了对不公行为的愤怒和质疑。
接下来的几句,“摐者金,伐者鼓。缚义公,大旗下。”描绘了权力者的暴行。他们敲锣打鼓,将正直的人绑在大旗下,象征着权力对正义的践踏。而“帐前力士头虎毛,传呼欲下五尺刀。”则进一步描绘了权力者的凶残形象,他们像虎狼一样,手持大刀,随时准备对无辜者下手。
最后两句,“如可赎,君归卖白马,我归卖黄犊。”则表达了普通百姓在面对压迫时的无奈与挣扎。他们愿意卖掉自己的家产(白马和黄犊)来换取自由,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逃脱权力的压迫。
整首诗通过对比荒凉的景象与权力者的暴行,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不公的强烈抗议,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正义与自由的渴望。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