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山歌
君不见天上房星堕地化为石,山头隐露蛟龙脊。
摇烟踏雾空中横,万马惊视俱辟易。
疑是流沙西来东渡海,千里腾骧暂一息。
渴不饮天池水,饥不仰圉官食。
年年僵卧苍苔满,蚀尽连钱好颜色。
问汝何为不跃还不鸣,空有神骏人莫识。
宁甘将身膏原野,耻向庸奴受箠策。
知音欲觅自古少,九方已逝难复得。
吾闻天闲十二阑,春风苜蓿花开残。
侏儒饱死朔饥死,凄凉遗恨同悲叹。
黄金日日买马骨,吁嗟兹马无人看。
摇烟踏雾空中横,万马惊视俱辟易。
疑是流沙西来东渡海,千里腾骧暂一息。
渴不饮天池水,饥不仰圉官食。
年年僵卧苍苔满,蚀尽连钱好颜色。
问汝何为不跃还不鸣,空有神骏人莫识。
宁甘将身膏原野,耻向庸奴受箠策。
知音欲觅自古少,九方已逝难复得。
吾闻天闲十二阑,春风苜蓿花开残。
侏儒饱死朔饥死,凄凉遗恨同悲叹。
黄金日日买马骨,吁嗟兹马无人看。
现代解析
这首《天马山歌》用一匹神马的遭遇,暗喻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神马的形象
诗人用夸张的想象描绘这匹马非同寻常——它本是天上坠落的星辰,有着蛟龙般的背脊,能踏雾腾云,连其他马匹见了都吓得退避。但它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吃人类的饲料,年复一年趴在青苔上,漂亮的皮毛都褪色了。这里用"神马"象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
2. 马的选择
这匹马明明能跑能叫,却选择沉默。诗人用"宁肯死在荒野,也不愿被庸人驱使"的强烈对比,展现了高洁之士的骨气。就像典故里的千里马只愿被伯乐赏识,这里的马也在等待懂它的人,可惜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专家早已不在。
3. 社会的讽刺
最后几句直接抨击现实:皇帝的马厩里养着平庸的马(暗指关系户),而真正的人才像汉代东方朔一样被饿死。最讽刺的是,虽然古人会"千金买马骨"表示重视人才,但现在这匹活生生的神马却无人问津。诗人借此揭露了人才选拔制度的虚伪。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宁可孤独也不妥协"的倔强。就像今天一个有才华的人,若不愿迎合世俗规则,可能就会像这匹马一样被埋没。诗人用马的故事,替所有怀才不遇者发出了不平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