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云堂

脩竹临绿水,高堂散清阴。
猗猗岁寒操,皎皎君子心。
不承春阳媚,已觉秋露深。
仰止云汉上,高节慎所任。

现代解析

《拂云堂》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洁清雅的场景,并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的品格追求。

首先,诗的开头写“脩竹临绿水,高堂散清阴”,描绘了修长的竹子生长在清澈的水边,高高的厅堂周围洒下清凉的阴影。这里用“脩竹”和“绿水”营造出宁静、清新的氛围,象征着诗人追求的高洁与纯净。

接着,“猗猗岁寒操,皎皎君子心”这两句,诗人用“猗猗”形容竹子在寒冬中依然挺拔的姿态,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格;而“皎皎”则形容君子内心光明磊落,纯净无瑕。这里,竹子与君子的形象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不承春阳媚,已觉秋露深”这两句,诗人进一步通过季节的变化来表现自己的心境。竹子不依赖春天的温暖阳光来展示自己的美丽,而秋天的露水已经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寒意。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依赖外物的独立品格,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仰止云汉上,高节慎所任”这两句,诗人仰望天空,表达了对高尚节操的向往。他希望像云汉(银河)一样高远,同时也要谨慎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里,诗人不仅追求品格的高尚,还强调了对社会和责任的担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独立、坚韧和责任的深刻理解。诗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使得整首诗既优美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