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登歌风台》是一首怀古抒情诗,通过描写登高远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提到“君王逝已久,遗构在彭城”,意思是说,曾经辉煌的君王已经去世很久了,但他们在彭城留下的遗迹依然存在。这里“彭城”是古地名,如今的徐州,历史上曾是楚汉相争的重要地点。诗人站在高处,看到这片土地,不禁想起了过去的英雄们。
接下来,“空阔青徐坼,苍茫楚汉争”,描绘了眼前广阔的景象,青徐大地一望无际,苍茫的天地间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楚汉相争的激烈场面。这里诗人通过景色的描写,唤起了对历史的想象,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荒山尚云气,乔木有风声”则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象。荒山上云雾缭绕,高大的树木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些自然景象看似平常,但在诗人眼中,它们却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最后,“无限登临意,长歌慷慨生”,诗人站在高处,心中涌起了无限感慨。面对这片充满历史记忆的土地,他忍不住放声高歌,抒发内心的慷慨之情。这里的“慷慨”不仅是对历史的敬仰,也是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站在高处,仿佛与历史对话,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英雄的逝去,最终在长歌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感慨,读来令人深思。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