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年末时独坐河边,内心充满迷茫和感慨。他觉得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没有值得记载的功绩,即使有机会也怕挡了别人的路。虽然经历过荣辱得失,但如今白发渐生,时间流逝。他拿着笔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想写一篇辞官归田的文章。
简单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情感: 1. 孤独迷茫:年末独坐,感到人生虚度,既没有成就又怕耽误别人,内心充满矛盾。 2. 岁月无情:用"丹心寸"(赤诚的心)和"素发边"(白发)的对比,突出年华老去却壮志未酬的遗憾。 3. 渴望解脱:虽然提笔犹豫,但最终选择"归田",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自由的向往。
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坦诚的自我剖析——不掩饰自己的失意,不美化自己的选择,这种真实感让读者能直接体会到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以及最终向岁月妥协的无奈。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