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台

金国萧条万事非,妆台犹说李宸妃。
芳尘无复凌波步,霞绮还疑旧舞衣。
细雨禁城花自落,疏钟太液燕空飞。
雕栏玉砌春长在,应有香魂月下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华逝去、物是人非的伤感场景,借梳妆台这一物品寄托对往昔的追忆。全诗通过今昔对比,传递出深沉的哀愁。

前两句点明背景:金国衰败后,一切繁华都已消逝,唯有梳妆台还在诉说着李宸妃(一位受宠妃子)的故事。这里用"万事非"强调一切都变了,只有梳妆台作为见证者留存。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当年妃子轻盈的舞步(凌波步)和华丽舞衣(霞绮)都已不见踪影,如今只剩下禁城中无人欣赏的落花,太液池边伴着钟声孤独飞翔的燕子。"细雨"、"疏钟"这些意象烘托出冷清的氛围。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虽然雕栏玉砌的宫殿依然美丽,但那位妃子的香魂或许只能在月光下归来。这里"春长在"与"香魂归"形成强烈反差,暗示再美的景色也唤不回逝去的美好。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一个普通梳妆台,串联起历史兴衰与个人命运;用细腻的景物描写代替直接抒情,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哀愁;今昔对比的手法让沧桑感更强烈。诗人要表达的是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慨,以及历史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