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冬至时节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豁达。
开头两句“天风九万未云抟,欲向人间问一官”写的是诗人内心的矛盾:他想象自己能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却依然放不下世俗的功名追求,想问问人间是否还有一官半职的机会。这里用“天风九万”比喻远大的志向,而“问一官”则透露出对现实的不甘。
中间四句写的是诗人的现实状态:他生病了,隐居在山林里,日子过得清闲,却也在思考古今兴衰,觉得人生如梦。他感慨“道”的消长(指世道的盛衰)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就像下棋一样,输赢难料,只能旁观。这里用“棋局”比喻人生的无常,显得既无奈又超脱。
最后两句“花鸟无穷春渐到,已拚扶醉上吟鞍”是整首诗的转折点:尽管现实不如意,但春天终究会来,花鸟依旧生机勃勃。诗人决定放下烦恼,哪怕喝醉了也要骑上马,继续吟诗作乐。这里的“扶醉上吟鞍”展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不如醉心于自己的爱好,享受当下的美好。
整首诗既有对功名的留恋,也有对隐逸生活的接受,最终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起伏。语言平实却富有哲理,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洒脱。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