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夏热澹庵为设招凉感而有作
丹山之松有如此,猎猎苍髯自风雨。是中便是无烦天,咫尺人间困蒸煮。
怜我窗轩苦未深,解枝减翠分清阴。我初则喜久乃愧,秀润未赴人之心。
欲尔直为临济树,一道阴凉天下住。我宁独受焦灼休,无以枝叶为我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松树带来的清凉,并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变化。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松树在风雨中依然挺立,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形象。松树的清凉让作者远离了人间的酷热,仿佛进入了无烦恼的清凉世界。
接着,作者表达了对松树的感激之情。松树的枝叶为他遮挡了炎热,带来了清凉,这让作者感到欣喜。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开始感到愧疚。他意识到,松树的清凉并未真正解决所有人的炎热之苦,其他人的困境依然存在。
随后,作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愿望:他希望松树能够成为天下所有人的庇护,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它的阴凉。他宁愿自己忍受炎热,也不愿意仅仅为了自己的舒适而让松树牺牲枝叶。
最后,作者表达了一种无私的精神:他不愿让松树为他担忧,也不愿独占这份清凉。他希望通过松树的阴凉,能够惠及天下所有人,让更多的人摆脱酷暑的煎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松树带来的清凉,表达了作者对他人困境的同情和无私的关怀。他不仅关心自己的舒适,更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份清凉,体现了一种博爱和奉献的精神。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