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大理阅兵三日看点苍山①(丁亥)

峨峨点苍山,苍翠极可爱。
平列十九峰⑴,峰峰染螺黛。
两峰夹一溪,十八溪为界⑵。
林樾矗浮屠,岚霭罩阛阓。
何幸见此山,心目多所快。
其一在于云,终年生叆叇。
有时冠峰顶,不动镇相盖。
有时束山腰,飞白若长带。
有时竞出岫,棼如擘絮碎。
四山皆无云,独此云常在。
其一在于雪,山顶雪最大。
冬春雪未奇,六月白何怪。
我来九月中,夜雪积岭背。
皑皑亦终日,不畏秋阳晒。
其一在于泉,山罅分流派。
磊落归百桥,清泠漱鸣濑。
穿城为渠塘,灌田作沟浍。
家家可流觞,处处响水碓。
其一在洱海,东望气沆瀣。
叶榆成巨浸,南北两关隘。
必有千顷波,始与此山配。
海光开月镜,恰共屏山对。
苍屏百廿里,我来坐屏内。
地因高乃寒,山在西易晦。
三宿未及登,亦足揽胜概。
唐宋诸诗家,罕到此边塞。
遂使古大山,寂寞经屡代。
笑我两鬓霜,吟到万里外。
所游天下山,曾陟嵩衡岱⑶。
壮阔有过之,雄秀此无赛。
寄诗未游人,聊以当清话。
他时浓设色,一卷好图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游览大理苍山时写下的游记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苍山的四大特色:云、雪、泉、海。全诗就像一篇图文并茂的旅行vlog,把苍山的美景掰开揉碎讲给读者听。

结构脉络:
1. 先画全景图:开头用"十九峰夹十八溪"勾勒出苍山的基本轮廓,像用无人机航拍的全景镜头,让人一眼看清苍山的骨架结构。
2. 四大特色特写
- :把苍山的云写得像时装模特——有时是戴在山顶的帽子,有时是系在山腰的飘带,有时像扯碎的棉絮漫天飞舞,特别有动态感。
- :突出"六月飞雪"的反常美景,就像现在网红景点的打卡亮点,用"秋阳晒不化"的反差制造记忆点。
- :描写泉水如何从山缝流进千家万户,既灌溉农田又推动水碓(古代水力机械),像在介绍一套完整的生态水利系统。
- 洱海:把洱海比作苍山的"情侣CP",用"千顷波配百廿里山"的尺度感,展现山水相依的壮阔。

语言特色:
- 用"螺黛"(古代画眉的青黑色颜料)形容山色,既文雅又形象
- "飞白若长带"这样的比喻,让静态风景活了起来
- "家家可流觞"暗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典故,把大理比作世外桃源

情感升华:
最后诗人突然感慨——这么美的山,唐宋大诗人都没来过!就像发现了一个被埋没的网红打卡地。他把自己比作探险家,虽然头发都白了还要"吟到万里外",字里行间都是发现宝藏的兴奋。结尾还调皮地说:等我画幅画给你们看啊!完全就是现代人旅游发朋友圈的心态。

现代启示:
这首诗最厉害的是观察角度:既像地理学家般精准(数清十九峰十八溪),又像摄影师般会抓特点(云雪泉海),最后还带着文化人的深度思考。今天我们去旅游拍照,不妨学学这种既记录表象又挖掘特色的表达方式。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