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食

且喜蚊蝇少,林深几簟凉。
飞蛾轻性命,残烛有光芒。
带草侵衣润,藤花落酒香。
鱼虾供晚食,风物近江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傍晚的闲适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气息和简单生活的满足感。

开头两句写的是环境:诗人很高兴蚊子苍蝇很少,树林深处的竹席很凉快。这里用最日常的烦恼(蚊虫)和享受(凉快)来营造氛围,让人立刻能感受到夏日纳凉的惬意。

中间四句是细腻的观察:飞蛾扑火显得很轻率,但快要燃尽的蜡烛依然散发着光芒。这里用飞蛾和蜡烛形成对比,暗含对生命脆弱和坚持的思考。接着写野草上的露水打湿了衣服,藤蔓上的花朵飘落到酒杯里带来香气,这些细节特别生动,让人仿佛能闻到花草香、感受到夏夜的湿润。

最后两句写生活:晚饭吃的是简单的鱼虾,周围的风光让人想起江南水乡。这里用最朴实的食物和风景,表达了知足常乐的心情。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蚊虫、蜡烛、野草、鱼虾)写出诗意
2. 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凉、香、润)让人身临其境
3. 在简单生活中发现美,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4. 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亲切

诗人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把一个平常夏夜写得很有味道,让人读着读着也跟着静下心来,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美好。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