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中秋)(癸亥)

云锁琼宫。
雾迷仙桂,仲秋时序初临。
愁侵江鬓,佳节费沈吟。
闻道年年此夜,一轮满,银界都晴⑴。
徘徊久,香茗渐泠,月姊总难凭。
云行。
迷雾散,飘浮荡漾,出岫何心。
记得阿谁句,弦管开云。
碧海青天响遏,捧杯斝,彩袖殷勤⑵。
书生耳,蛾眉见妒,细雨感谗人。

现代解析

这首《满庭芳》写的是中秋夜赏月时的复杂心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受阻的期待
开篇用"云锁""雾迷"描绘中秋夜乌云遮月的场景,像被锁住的仙宫、被雾遮住的月桂树。诗人早早为赏月做准备("愁侵江鬓"指因忧愁而鬓发渐白),却遇上阴天,只能捧着凉掉的茶("香茗渐泠")干着急,埋怨月亮不露面("月姊难凭")。

2. 豁然开朗的转折
随着风云流动("云行。迷雾散"),月亮突然穿云而出,像主动撩开面纱的美人。这时诗人想起某位歌女("阿谁"指不确定的某人)曾用歌声驱散云雾的典故,顿时酒宴热闹起来——酒杯碰撞声("斝"是古代酒杯)、彩袖飘飘的歌女、响彻夜空的音乐,构成鲜活的赏月派对场景。

3. 文人的自嘲
热闹过后,诗人突然自比"书生耳",用"蛾眉见妒"的典故(原指屈原遭小人嫉妒)暗示自己像被谗言所伤的美人。最后"细雨感谗人"堪称神来之笔:刚放晴的月亮又被细雨笼罩,就像生活中刚开心片刻又遭遇闲言碎语,道尽文人敏感多愁的特质。

全词妙在将天气变化与心境起伏完全同步:云遮月时焦虑,放晴时欢畅,转雨时郁闷。最后用细雨暗喻谗言,把自然现象变成情感隐喻,普通的中秋赏月由此获得深刻的人生况味。

0